本科生教育
项目制导师团队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项目制导师团队 -> 正文

2024级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成栋班)项目制导师团队信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3

 

团队研究方向 拟为学生提供项目选题 拟指导团队数 教师基本信息 个人简介(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主要成就)
微生物与植物及环境的相互作用 1. 菌根真菌与植物互作
2. 天然矿物光电子对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促进作用
3.环境污染物的高效生物降解方法
2组 首席导师/杨洪一/教授 杨洪一,男,教授/博导、微生物学科带头人,省级人才(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微生物学会理事。多年来致力于菌根生物学、菌根化育苗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菌根真菌定殖机制、经济林脱毒及菌根化育苗、结合菌根真菌-菌根辅助细菌复合菌剂的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首次报道了杜鹃花类菌根辅助细菌。近年来主持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项目;近5年纵向课题总经费6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Plant Disease、Plant Methods、Applied Soil Ec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SI高被引1篇),第一完成人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项。
成员1/赵敏/教授 赵敏,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酶与类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酶催化剂的半理性、理性设计,微生物合成的纳米类酶与早期(太古代、元古代)生物进化关系,药用植物栽培,林下资源利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篇,EI收录5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出版专著10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
成员2/崔岱宗/副教授 崔岱宗,男,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方向。目前主要从事天然矿物与环境微生物关系、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方向等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生态学、光电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学、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等国际主流高水平环境领域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横向课题五项、实现技术转化一项。主编专著一部。具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
成员3/项目秘书/王珏玉/博士后 王珏玉,理学博士,现东北林业大学化学流动站全职博士后,黑龙江省酶与类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黑龙江省应用林业制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源材料制备酶与类酶制剂。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项目、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6项,共发表文章15篇,其中SCI论文7篇。
植物遗传改良与细胞工程利用 1. 珍贵树种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与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2. 萜烯类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与利用
3. 植物活性物质调控与细胞工程利用
3组 首席导师/曾凡锁/教授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PI,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委员,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生物科学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林木遗传改良与林业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审定林木良种及授权新品种12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黑龙江省一流课程建设(细胞生物学),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本科教学质量一、二等奖、优秀本科生导师及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等。
成员1/尹静/教授 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主要进行天然产物代谢调控及合成利用研究,同时进行树木抗逆及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内生真菌挖掘及其与植物互作研究。主持国家基金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
成员2/范桂枝/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活性物质调控与细胞工程利用。以白桦、水曲柳和刺五加等为研究试材,主要开展(1)三萜和黄酮等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调控以及在逆境中的功能;(2)体细胞胚发生机制研究;(3)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等气体信号分子在活性物质生物合成和逆境中的调控功能,特别是NO介导的蛋白亚硝基化研究。近五年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任务等项目。撰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授权发明专利5项。
成员3/由香玲/教授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无性快繁、次生代谢物的调控研究。建立了竹节参、人参、三七、刺五加、龙牙楤木、金毛狗蕨等药用植物的无性快繁体系,并解析了楤木皂苷、人参皂苷等皂苷类物质的代谢途径,挖掘了相关关键酶基因及转录因子。同时也建立了落叶松、文冠果、拧筋槭等林木的无性繁殖体系。主持各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多篇,专著1部,获得主要专利6项。
成员4/齐凤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林木抗逆分子生物学、林木组织培养等研究。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主持省级、市科技计划项目等2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 13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发明专利10项。
成员5/项目秘书/何利明/副教授 重点开展水曲柳耐倒春寒良种/新品种选育与遗传改良研究,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任务等3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选育水曲柳省级良种6项,入选林草国家创新联盟的“十四五”重点成果。
林木远缘杂交创新团队 1. 白桦花粉萌发与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
2. 杨树杂交不亲和的分子调控机制
3. 白桦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调控机制
2组 首席导师/蓝兴国/教授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从事白桦、杨树、水曲柳、拟南芥等植物生殖发育方面的研究,开展自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 Reports、Forestry Research等期刊上。在植物远缘杂交相关基因挖掘、功能验证和作用机制解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和经验。
成员2/管清杰/教授 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任务、黑龙江省自然基金等9项科研课题;取得7项发明专利,获省市科技奖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IPB、Rice等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6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理事,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
成员3/庞秋颖/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合作重点专项等项目10余项,2025年入选黑龙江春雁支持计划青年科技英才团队带头人。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Planta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成员4/马书荣/副教授 从事植物逆境生理和植物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分别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Pedosphere、Microorganisms、Agronom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Biological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进行蒙古柳杂交育种及生殖发育方面的研究。
成员5/张爱琴/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逆境应答机制方面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成员6/吴娟/副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等方面研究。主要研究植物表观遗传调控作用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RNA Biology、Agronom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授权发明专利2项,在耐盐碱植物资源开发及作用机理等相关领域已建立扎实的研究基础。
成员7/项目秘书/徐文晶/副教授 长期专注于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高价值天然产物途径解析与高效合成 1.大型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
2.高价值产物高效生物合成
3.微生物定向进化
2组 首席导师/刘成伟/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解析,沉默基因激活挖掘新化合物,以及异源合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化合物。担任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菌物协会理事,《菌物研究》、Mycology编委,Journal of Fungi等期刊客座编委。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区域重点联合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10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参编专著2部
成员1/项目秘书/王鹏超/副教授 主要以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理论方法为指导,构建大肠杆菌细胞工厂用于生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通过调节大肠杆菌中央代谢途径,催化元件挖掘,辅因子工厂,合成途径空间组装等方法实现高价值化合物的合成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担任黑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作为iGEM、iDEC、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合成生物学挑战赛等项目指导教师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团队多人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承担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8项。
成员2/汪春蕾/副教授 以林地土壤为实验材料,主要进行产漆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细菌漆酶对染料废水脱色机理的研究。以筛选并鉴定的红假单胞菌属的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其对重金属去除效率及产生氢气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nnals of Microbiology,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上。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和黑龙江省博士后经费资助项目1项。
成员3/孟威/副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士、植物病理学硕士,香港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从事林源植物共生真菌促生及抗逆机制研究,通过敲除/回补真菌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结合真菌次生代谢物分析和菌植互作体系中植物生理生化水平变化来研究真菌表观遗传调控基因对植物与真菌互惠共生的调控作用。发表SCI论文1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梁希林业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成员4 /于世超/副教授 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 果蝇天然免疫与造血作用;2. 高效环保杀虫剂的开发与利用。擅长领域: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博士后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林草生物学与新品种创制 1.欧李果实品质改良的基因编辑策略
2. 核桃品质改良的生物学机制与新品种创制
3. 苜蓿逆境生理与分子遗传改良
2-3组 首席导师/宋兴舜/教授 宋兴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系,获博士学位,并到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2012年3月至2013.3月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具体为以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木欧李为材料,研究其抗性的分子机制;以及欧李种质资源的收集、培育及利用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等SCI 论文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教材2部,作为主要成员获梁希科普奖1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成员1/牛犇/教授 牛犇,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室研究组长,主要从事林木有益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与林草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入选全国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曾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编委,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PNAS、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引用1400余次。
成员2/张会慧/教授 张会慧,男,1986年生,“龙江学者”青年学者、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北林业林业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引进人才。担任国家林草局北方沙区桑树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蚕蜂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岗位专家、黑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生态学杂志》青年编委、《植物研究》客座编辑等职务。
主要从事苜蓿和杨树等林草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一等资助等项目十余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成员3/李晓岩/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及多糖活性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5项;发表科研及教学研究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出版教材及专著各1部;曾获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于2019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改革先锋奖,2022年获得第二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成员4/项目秘书/吴迪/副教授 2013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访问学者,2013年入职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林木微生物组学与林木-有益微生物互作研究。2021年至今被聘为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以及横向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1门。发表SCI论文近20篇,作为共同主编出版著作1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
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因表观调控 1. 细胞增殖与分化
2. 基因表观调控
3. RNA转录后调控
2 组 首席导师/滕春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东北林业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负责人,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负责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兼任国家生物学课程教指委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长期进行分子细胞生物学方向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国家-地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梁希科普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出版专业书籍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育成果奖2项。
成员1/隋广超/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本科及博士学位,瑞典Karolinska 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在美国Wake Forest 大学医学院做独立PI,于2014年全职引进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Cell, PNAS, Oncogene, Nucleic Acids Res, Mol Cancer,Nature Communications (第一或通讯作者) 等刊物共发表90余篇SCI文章,英文专著一部。自2014年回国后,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一项黑龙江省国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指导学生获得国际基因工程大赛(iGEM)金奖5次,银奖3次,单项奖3次;全国生命科学联赛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发明shRNA抑制基因表达方法,该方法已被世界范围实验室广泛使用。研究领域为癌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抑癌药物开发和天然活性物质的抑癌机理研究。
成员2/刘玉胜/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RNA转录后调控:Poly(A)尾巴和可变剪切的动态变化、功能和调控机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Nature Protocols,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iScience 等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和著作10篇,授权国家专利2项并转化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
成员3/项目秘书/聂玉哲/讲师
植物发育生物学 1. 高附加值稀有人参皂苷定向生物转化研究
2. 菊花观赏表型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3. 低木质素紫花苜蓿的品种创制与饲草品质评估
3组 首席导师(兼秘书)/王宇/教授 王宇,男,1983年生,博士,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入选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东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合成调控及松树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7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成员1/张旸/教授 张旸,女,1977年生,博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教研室主任,入选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
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及抗性品系筛选体系的建立与抗逆机制解析。建立了多倍体菊花的组织培养、转基因、抗性筛选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entia Horticulturae》;建立成熟的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研究了花色、花期等表观等位基因,相关研究成果2022发表《New Phytologist》,2025发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同时利用CRISPR-dCas9技术成功获得了不同花色菊花新品系,相关研究成果2025年发表在《New Phytologist》,近五年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新品种权13项。
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联合引导项目,总经费190万元。
成员2/李欣/教授 李欣博士,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成栋优秀人才”计划。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取得植物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实验室聚焦于植物细胞壁与次生代谢核心组分木质素的合成以及低木质素突变体的发育调控。一方面利用模式生物拟南芥解析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植物发育与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农林经济作物的遗传改良。2024年加入东北林业大学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项目等多个课题,并在The 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COPT, JXB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1. 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2. 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绿色生物制造
3. 药用植物抗逆及发育调控机制
2组 首席导师/徐志超/教授 聚焦《本草基因组学》和《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从事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药用植物遗传信息、活性成分合成及调控、合成生物学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SCI 论文103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Advance ScienceAngew Chem Int EdInnovation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EngineeringPlant Journal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7篇。全部论文被引用3665次,单篇最高引用336次,H指数35。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自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联合主持)、国自然面上(2项)及青年基金、黑龙江省重点研发等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项目18项,纵向课题总经费1450万元。主编“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成员1/宋伟/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甾体皂苷等天然产物的代谢、调控与生物合成研究,以燕麦(农作物)和重楼(药用植物)为材料,解析参与甾体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氧化酶与糖基转移酶,阐明酶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烟草和酿酒酵母等代谢工程底盘,实现重楼皂苷等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异源生物合成。在Plant Journal, ACS Synthetic Biology, Communications Biology, Metabolic 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
成员2/项目秘书/付严松/预聘副教授 聚焦《微生物学》、《植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事药用植物抗逆及发育调控机制相关研究:药用植物根际第二基因组遗传信息、根际微生物活性分泌物资源挖掘、植物抗逆及根系发育机制探究等。以第一及参与作者在Cell ReportsNew Phytologist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全部论文被引318次,单篇最高引用90次,入选2020年度《生物技术通报》高被引文章。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获得省级二等奖,南京农业大学2025年度校长奖学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