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究方向 |
拟为学生提供项目选题 |
拟指导团队数 |
教师基本信息 |
个人简介(200-300字: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主要成就) |
生物质光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
1. 智能型木质素室温磷光材料研究 2. 生物质柔性材料构建与研究 3. 生物质光引发聚合体系研究与应用 |
2 组 |
首席导师/陈志俊/教授 |
陈志俊,1987年10月生,安徽宣城人,博士毕业于德国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现为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导,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英国巴斯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生物质先进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龙江科技总师等人才项目。研究方向为林木资源的光理化特性解析与高效转化。近五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Rev. Chem., Chem. Soc. Rev., Nat. Commun. (8篇), Angew. Chem. Int. Ed. (9篇), Matter等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受邀担任多种国内外期刊副主编、编委等。荣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梁希林业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2)、新时代青年先锋奖、霍英东青年科学奖(二等)、中国林草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黑龙江省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
刘学/副教授 |
刘学,1994年11月生,山东德州人,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碳纳米科技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中心/智能传感交叉科学中心,现为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绿色柔性可穿戴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创制及应用。研究期间发表论文17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Protocols,Nano Letters,Science China Chemistry,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篇,参与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件,参与撰写行业/团体标准3项,受邀担任Exploration、Carbon Neutralization等期刊青年编委。 |
王敏/博士后 |
王敏,出生于1993年04月,甘肃庆阳人,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材料学院全职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陈志俊教授。研究方向为木质素光敏活性及其在光聚合领域的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Commun. Chem.发表学术论文2篇,累计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2篇。 |
项目秘书/翟迎香/副教授 |
翟迎香,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9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专业,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林木组分化学与利用,主要涉及到木质素/木材/植物多酚室温磷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五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Science、ACS Materials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 |
木材学 |
1. 特种功能木材制造 2. 木材纳米发电机 3. 电催化木材 4. 木材声学性能功能性改良/木材声学振动性能快速评价方法 |
2-3组 |
首席导师/郭明辉/教授 |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术方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一直从事木材功能性改良、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木材学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主持并主讲的“木材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霍英东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重点攻关等课题20余项。 |
项目秘书/刘镇波/教授 |
博士生导师,担任“木材科学与工程”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林业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东北地区X射线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木材声学、木材无损检测、木材声学功能性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5项,撰写及合作出版学术著作6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
甘文涛/教授 |
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副秘书长,致力于木材仿生功能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7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件,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木材保护学(第三版)》,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参与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2项,主讲国家级精品课《木材学》,研究生《木材碳学》、《木材仿生学》、《木材科学基础》相关课程。 |
刘天/教授 |
博士生导师,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成栋名师。研究方向聚焦于生物质-动态聚合物复合材料、功能化共挤出木塑复合材料、重组超强木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曾受邀面向全国多所高校分享智慧教学经验,受到广泛好评;曾获黑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主讲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参授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特等奖、青年五四奖章、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等荣誉。 |
高丽坤/教授 |
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Research期刊青年编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林业工程学报青年编委。一直从事生物质仿生功能化方面的研究,在生物质基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生物质功能化与应用、生物质基聚合物自组装、能量转换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已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参编教材及专著共6部;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6篇,包括1篇热点论文,6篇ESI 1%高被引论文,5篇SCI期刊封面论文。 |
赵景尧/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木材物理及干燥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木材多尺度结构表征、性能检测及模拟、木材干燥及热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级课题2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
苗媛媛/高级实验师 |
主要从事木材解剖学、木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曾就职于木材网(国际木文化协会)担任记者与编辑、IKEA宜家家俱(大连)担任生产质检主管。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
尹冉/实验师 |
主要从事木基材料功能化改良与应用、智能材料与催化材料制备、环境中污染物的分离分析等研究,参与黑龙江省基金项目一项,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Research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8篇。主讲材料基础化学实验、木材漂白与染色实验等课程。 |
生物质绿色转化与功能利用 |
1. 生物质基光电催化转化 2. 生物质基医用修复材料 3. 生物质基电磁屏蔽材料 |
2组 |
首席导师/黄占华/教授 |
黄占华,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投,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黑龙江省头雁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的绿色转化与功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生物质基医用伤口辅料、缓释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炭基电极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等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计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1篇、热点论文6篇、高被引论文15篇),投权发明专利16项,转化5项。相关研究成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4项,纤维素基缓释凝胶产品、生物医用组织材料、生物质绿肥、土壤缓释改良剂等相关技术为哈尔滨敷尔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龙江森工集团、哈药集团提供技术服务9项。 |
景立权/教授 |
景立权,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光催化生物质分子(糖类、5-羟甲基糠醛、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等)转化以及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抗菌等)和能源(产氢、产双氧水、CO2还原等)方面的拓展,并探索耦合高级氧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在生物质催化中的应用。申请人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累计引用2500余次,h因子30(Google Scholar数据),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积极评价。除此之外,申请人目前还担任Photocatalysis: Research and Potential等期刊的编委,以及eScience和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等期刊的青年编委,也是部分专刊的客座编辑。 |
戚后娟/副教授 |
戚后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生物质基医用修复材料研发与高值化利用研究,致力于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新型生物质衍生材料,用于药物控释、组织工程、急性慢性创伤修复、骨修复及止血材料等领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在生物质材料设计、功能化及医学应用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JCR Q1区论文15篇,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3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专利10项;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0余项。 |
兰晓琳/副教授 |
兰晓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碳基及碳化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功能性能开发。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Chem. Eng. J.、Carb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A、 J Phys Chem C等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论文他引270余次,H因子为7,授权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企业横向等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工作。 |
项目秘书/孔德功/副教授 |
孔德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的精准高值转化、林源药物修饰以及流动化学,包括基于红光催化的木质素定向转化制备高附加值芳烃;发展林源药物模块化修饰新策略,探索其潜在的生物活性;发展连续流反应器技术,实现生物基化合物的自动化转化;探索生物质多羟基化合物的转化机制;光/金属催化有机合成方法学;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atalysis》、《Organic Letters》、《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Organometallic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创新项目等。 |
农林生物质组分高值化利用研究团队 |
1. 植物多酚基功能材料研究 2. 木质素基光引发剂的制备与3D打印应用 3. 生物质基光功能材料创制 |
2组 |
首席导师/李淑君/教授 |
李淑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二级教授,博导,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负责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农林废弃物绿色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30项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在Nat. Comm.、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高水平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参加编著4部,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主持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
杨晨辉/教授 |
杨晨辉,博士,教授,202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化学科学技术专业,进入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产化工专业任职,省级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申请人致力于研究林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工作,重点开展利用改性林木资源及功能创新利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Nat. Comm., Angew. Chem., Chem. Engin. J., EcoMat.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木材基碳量子点的构筑机制及其优化生物产氢特性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生物质碳点增强光合作用的特性研究”、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类“木基荧光碳点与微生物互作产能的特性研究”的基金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高灵敏、低迁移糠醛基光引发剂制备关键技术”等项目。 |
王璐瑶/副教授 |
王璐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注于将木质素等林木生物质资源定向转化为适用于3D打印的光学功能材料。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Green Chemistry、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均为Q1区。以第一完成人申请芬兰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项目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和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教师创新项目。作为项目研究员和项目组长参与芬兰国家基金项目2项。 |
任世学/教授 |
任世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化工原理》等本科核心课程,并承担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聚焦林木芳香族生物质的结构解析-降解机理-化学改性技术链研究,开发高值化利用路径及构效关系模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
马艳丽/副教授 |
马艳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聚焦于可再生生物质分子的结构改造与功能化应用,秉持“天然分子,工程思维”的理念,开发出多类自支撑多孔凝胶和木质素导电网络及电池关键器件。发表SCI 60余篇,以一作,共1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MCA、GC、Chemosphere 等 Q1 期刊共发表10余篇论文,发表ESI 高被引 & 热点论文2篇,为Chemical Comunication、Water、NC、IJBM、CEJ和JEC 等重要期刊审稿。以第一完成人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2项;主持黑龙江面上、青年项目、博后项目4项,参加国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等项目20余项;曾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及省教学成果奖1项。 |
项目秘书/葛敏/博士后 |
葛敏,女,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全职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基光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arbon Capt. Sci. Technol.,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Coord. Chem. Rev., Adv. Opt. Mater., Chem. Eng. J., Dyes Pigments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第二作者身份授权发表专利2项。荣获江苏省木质纤维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学术创新论坛三等奖,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盛和木业”励学金,并获评“优秀研究生”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新型生物质基炭材料 |
1. 碳基超级电容器 2. 纤维素纳米晶体手性光学材料 3. 气相污染物去除功能炭材料 |
2组 |
首席导师/刘守新/正高级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型生物质基炭功能材料、木质纤维素功能材料、生物质资源催化转化制备平台化合物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行业专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 |
李伟/教授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木质纤维素纳米晶体、木质纤维炭材料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2件,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6篇被选为期刊封面;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四),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2021-2024)。 |
徐明聪/教授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质手性液晶光学材料的构筑与柔性传感器件开发、纤维素圆偏振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功能化、生物质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与能源转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Aggregate、Materials Horizons、Carbohydrate Polym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
马春慧/副高级 |
植物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林源活性药物分子的缓释及结构修饰,绿色溶剂协同外场解聚木质素分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发表论文累计他引次数超过300次,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2部,出版研究生教材1部,2016年获得第六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 |
项目秘书/罗沙/副高级 |
化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光催化转化、碳基储能材料、生物质燃料电池等;主持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等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
生物质材料仿生智能化 |
1. 热管理储能生物质材料 2. 绿色功能重组木材 3. 等离子体技术的功能应用 |
2-3组 |
首席导师/王成毓/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质材料仿生智能研究,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林业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2件,出版著作9部。 |
王砥/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 |
杨海月/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优青。研究聚焦于仿生智能木材、相变储能材料、热管理材料等。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10余项,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部,担任Carbon Neutralization 期刊青年编委。 |
宦思琪/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是利用表界面现象实现生物质纳米材料的成型和应用以及重组木质材料探索,如利用纺丝和3D打印技术对单相或多相体系进行设计和加工,得到具有功能性纳米结构的可再生材料或重组木质材料。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Micro Letters、ACS Nano等国际期刊论文50余篇,总引用5100次,h因子36。 |
梁大鑫/副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质基先进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首批黑龙江省优青获得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专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以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等教学研究项目。以通讯/第一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 and Energy、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Nano Letter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生物质产业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东北区负责人,国际碳捕集协会委员,Carbon Capture Science & Technology、Resources Chemicals and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编委。 |
项目秘书/李煜东/副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质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等离子体功能应用研究,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超过300万元。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部。 |
木质基材料功能性改良 |
1. 木材保护与功能性改良 2. 木质基复合材料 3. 木材胶黏剂 |
2组 |
首席导师/谢延军/教授 |
谢延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物质材料功能改良方向带头人,生物质复合材料学科负责人,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杰青和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际Ron CockCroft奖1项,主持/参加各类项目22项,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5件,发表论文93篇(SCI收录6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 |
王永贵/教授 |
王永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学科带头人,木质新型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7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出版英文专著1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项目12项。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5件。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分会委员,《Resources Chemicals and Materials》期刊编委,《林业工程学报》和《林产化学与工业》等期刊青年编委。 |
肖泽芳/教授 |
肖泽芳,博士,教授/博导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木材保护与功能性改良及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木材及秸秆类细胞物理化学修饰对木材尺寸稳定性、阻燃、防腐及室外老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发明专利10余件;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参加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4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8项。部分成果在国内企业转化应用,企业横向项目4项。 |
王海刚/教授 |
王海刚,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材料复合与功能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纵横向科研项目9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和重大科研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等2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各1项。参编专著1部,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林业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Composites Part B》、《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TOP期刊论文11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 |
肖少良/教授 |
肖少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学科研究与教学工作,侧重聚焦于木材增强塑化、木材仿生与功能化、木质纤维材料绿色胶接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与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标/企业标准1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Gree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10余篇国际/国内权威期刊论文。在导师李坚院士的指导下,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与企业合作五项产业化科研成果,被中国林学会/林产工业协会评价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
张天鹏/教授 |
张天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长期致力于聚合物基锂硫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和木材功能改良的基础前沿研究,在聚合物结构设计和木材功能改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木质电化学储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2023YFD22014049)、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宽温高能锂硫电池增效机制研究/22409026)、“新时代龙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立项(重点项目、LJYXL2023-033),黑龙江省博后面上(一等)等项目/课题5项。在ACS Nano, Nano Energy等材料、能源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崔新婕/副教授 |
崔新婕,民主建国会会员,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木材解剖学、木材风化、木材保护与改性等。近十年,完成百余件木制品的树种鉴定,出具鉴定报告八十余份;完成海门口遗址526个木质遗存的树种鉴定;共计制作永久切片4000余片。 获得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AWA)中国分会会员,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著学术专著1部。 |
张志军/副教授 |
张志军,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木质先进材料分析测试平台负责人。研究聚焦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机理及生物质材料功能化改良技术。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3 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Green chemistr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复合材料学报》等能源、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在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与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形成鲜明研究特色。 |
项目秘书/邱哲/副教授 |
邱哲,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木材功能化改良、木材仿生功能化以及木质基功能材料开发与制备等。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项目等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Holzforschung》等材料贺木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撰写并已成功发布两项。 |
林木生物质精炼高值化利用 |
1. 林木生物质组分绿色分离研究 2. 林木纤维素分子定向组装与纤维功能调控研究 3. 基于双功能生物质燃料电池的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增值研究 |
3组 |
首席导师/于海鹏/教授 |
于海鹏,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11、2016、2019)、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5-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2014)、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2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项目;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参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5项。获得“龙江最美人物(教师)”提名奖和“全省高校2016-2017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
刘永壮/教授 |
刘永壮,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组分分离和木质素精炼转化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 |
项目秘书/童志函/副教授 |
童志函,东北林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突破传统纤维素纤维制备过程中的高污染、高能耗瓶颈,通过绿色溶剂体系设计和纤维结构精准调控,开发高性能纤维素基纤维材料,推动生物质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在Green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贡立圆/副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工作致力于生物质能源电催化转化,包括生物质醇、糖、糠醛以及木质素等的双功能生物质燃料电池的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增值研究。202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湖南大学以及深圳大学进行博士后联合培养合作并开展研究, 博士及博士后期间主要致力于热电耦合实现醇分子催化转化制氢及燃料电池核心组件的开发利用研究。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2篇),Chinese J. Catal,Chem. Eng. J等,其中2篇为ESI高被引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