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项目制导师团队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项目制导师团队 -> 正文

2024级林学类“成栋实验班”项目制导师团队信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3
团队研究方向 拟为学生提供项目选题 拟指导团队数 教师基本信息 个人简介(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主要成就)
“3S”技术原理及应用 1. 森林碳汇遥感监测
2. 多源遥感与人工智能
3. 智慧林业与地理信息开发
3组 首席导师/李明泽/教授 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遥感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林业遥感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项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
成员1/于颖/教授 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成栋名师。多伦多大学地理与规划设计院地理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森林多尺度结构参数与生化参数估算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的研究,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提供最新的数据与技术支持。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任务2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任务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获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1项,A+收录高引优秀论文奖1项,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特等奖1项。
成员2/周源/正高 农学博士,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注册测绘师,生态系统大数据研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林业大数据、智慧林业研究与实践。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省级规划4项、地方标准3项,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工程项目50余项,项目成果获奖20余项。
成员3/甄贞/教授 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SUNY ESF)森林资源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3项和横向课题4项。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1篇SCI论文在2020年3月/4月进入全球ESI前1%高被引论文行列。撰写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担任SCI期刊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影响因子: 6.9, Q1区)副主编。三次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获得“共享杯”第三届、第十届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三次获得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本科生指导教师;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得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农林组二等奖。
成员4/赵峰/教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博士后,长期从事基于多源遥感与人工智能的森林干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国际合作交流、美国林务局科研项目等8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含ESI高被引和Elsevier最佳论文奖论文多篇),获马里兰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荣获省级和市级人才项目。
成员5/毛学刚/副教授 农学博士,林学院森林经理学科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具有计算机、遥感和林学交叉多学科背景,主要从事森林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关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森林资源遥感监测等方面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
成员6/项目秘书/王斌/实验师 农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森林资源遥感监测及林火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任务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中科院TOP期刊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
林木育种学教学团队 1. 北方针叶树种良种选育及高效繁育技术研究
2. 白桦抗旱、耐热、优质机制解析及新品种选育
3. 柽柳抗逆、观赏遗传变异规律解析及新品种选育
2组 首席导师/高彩球/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林木遗传育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执行专家组专家,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委员,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林木抗逆机制及抗逆育种研究;先后获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资助,发表论文77篇,其中SCI论文47篇;发明专利9项;出版专著1部;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各1项。主讲林木育种学、核酸操作原理与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等专业(学科)课;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5人,硕士24人。
成员1/王超(女)/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学系主任,林学专业负责人,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副主任,林学院督导组组长,林学院教指委委员,中国林学会杨树委员会委员,《森林工程》杂志青年编委。主要从事林木材性和抗性性状分子调控及良种选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子课题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任务1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任务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4项(A、B、D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金1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3和第4),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1和第4);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高被引论文1篇;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讲《林木育种学》、《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等课程,带领《林木育种学》课程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在线课程,获批“第四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黑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东北林业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本科教学改革优秀奖等。先后主持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1项、研究生精品课程及优秀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1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项目1项。截止目前指导毕业博士生4人,硕士生19人。
成员2/王超(男)/副教授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抗逆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讲现代林业生物技术、真核生物表达调控等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
成员3/张磊/副教授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落叶松、红松遗传改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参与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出版科学出版社专著1部,获梁希二等奖1项;主讲林木育种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学等专业(学科)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硕士5人。
成员4/项目秘书/刘中原/副教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木抗逆机制及抗性育种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中国博士后面上等10余项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获发明专利8项;主讲逆境生物学与抗逆育种等专业课程。
林木重要性状分子机制研究及遗传改良 1. 林木基因编辑与分子设计育种
2. 林木种质资源评价及核心种质构建
3. 林木细胞壁遗传改良
3组 首席导师/郑志民/教授 黑龙江省C类高层次人才;课题组以白桦良种DL-1为受体材料,利用白桦高效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围绕株型和环境适应等方向进行白桦基因编辑突变体库构建和新品种选育;在研项目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子课题、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近些年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Journal、PNAS、Cell Report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
成员1/刘畅/教授 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壁合成调控与信号转导机制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PNAS》、《Molecular Plant》等期刊。
成员2/李慧玉/副教授 致力于服务国家林草种业振兴,助力北疆生态屏障建设,聚焦林木遗传改良与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6项,主持行业标准项目3项,横向课题3项。在林木良种选育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获批1个国家级良种、3个省级良种和4个植物新品种,国家发明专利4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以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TOP期刊3篇,Q1区10篇。研究成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为提升我国林木种业创新能力和良种化水平作出了贡献。
成员3/哈斯/教授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林木次生细胞壁加厚,木质素层积的调控;2.林木木质素代谢合成网络的精细调控。研究结果已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PNAS》、《PLoS Genetics》、《Cell Reports》、《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项目等。
成员4 /王新宇/博士后 林学院全职博士后;主要从事白桦重要性状遗传改良研究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
成员5/项目秘书/刘月影/博士后 主要从事白桦季节性生长等相关研究方向。主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等,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资助以及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资助。近年在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植物学期刊发表期刊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 1.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
2. 基于自然逻辑的黑土地可持续利用路径
3. 黑土区防护林带的阻蚀功能研究
3组 首席导师/王恩姮/教授 主要从事黑土地保护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担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期刊编委。
成员1/陈祥伟/教授 主要从事生态修复与流域管理方面科学研究。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林草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支撑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重大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全国生态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称号。
成员2/王树力/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森林经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研究。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曾任黑龙江省森林经营学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4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主讲林学概论等课程。
成员3/刘滨辉/教授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土壤侵蚀方向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Earth's Future,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ournal of Climat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
成员4/夏祥友/副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流域管理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领域的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室主任,林学系副主任。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攻关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成员5/项目秘书/辛颖/副教授 主要从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水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主讲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荒漠化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
入侵性森林病害 1. 松材线虫抗逆分子机理
2. 疱锈病专性寄生分子机制
3. 落叶松枯梢病流行机理
1组 首席导师/王峰/教授 王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森林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优秀教。从事松材线虫及松树抗病性研究。
成员1/李丹蕾/教授 李丹蕾,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森林病理学会理事,中国杨树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从事锈菌基因组学及毒性进化变异规律、锈菌与寄主互作分子机理、林木抗病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及寄主抗病机理研究。
成员2/项目秘书/张瑞芝/博士后 张瑞芝,博士后,主要从事松材线虫入侵分子机理研究。
成员3/王佳楠/博士后 王佳楠,博士后,主要锈菌与寄主互作分子机理研究。
森林害虫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 1.森林害虫RNA生物农药创制
2.昆虫肠道微生物功能
3.昆虫嗅觉与行为机制研究
2组 首席导师/曹传旺/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昆虫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创新人才基金等25余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8部,先后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等4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件。
成员1/景天忠/教授 主要有3个研究方向:1)利用多组学技术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和肠道的免疫,揭示昆虫与其肠道微生物互作的机理,可为提高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效率、克服昆虫抗药性及开发以昆虫肠道微生物为靶标的害虫防治途径等方面提供新思路;2)结合蛀干害虫的致瘿因子和树木的响应二方面研究来揭示虫瘿形成的分子机理,探索蛀干害虫防治的新途径;3)利用遥感及树轮生态学技术获取虫害发生的历史,研究长时间宽空间范围内虫害发生的时空格局和驱动力,为森林虫害预警提供理论支撑。
成员2/孙凡/副教授 主要从事昆虫化学生态和行为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哈尔滨市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
成员3/孟昭军/副教授 主要从事昆虫化学生态和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2项。
成员4/项目秘书/姜礅/教授 主要从事林木害虫爆发致灾与环境变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4篇。
森林火灾防控理论与技术 1.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发生格局的影响
2. 森林可燃物管理与调控技术
3. 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技术
4. 森林火灾动态蔓延预测
2-3组 首席导师/孙龙/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校长助理、林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林火生态学、林火行为、林火监测预警以及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等研究。带领团队研发的细小可燃物含水率连续监测设备与预警系统成功实现与上市公司成果转化300万元。先后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和战略性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出版专著教材6部,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长期为国家提供火灾防控决策支持,2项建议被国办采纳,4项建议被省级以上部门采纳。
成员1/胡同欣/副教授 农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黑龙江省高层次C类人才。曾经先后在加拿大、芬兰、俄罗斯、葡萄牙、巴西等国访问学习。主要从事林火生态学、林火预测预报、林火行为、可燃物管理等方面研究。现为国际寒带森林研究网络会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消防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林业草原局“梁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成员2/郭瀚文/副教授(预聘) 工学博士,副教授(预聘)。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草原火灾火行为、森林与城市火灾动力学、森林与城镇交界域火灾等。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得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2024年四川省优秀毕业生。
成员3/项目秘书/蔡慧颖/副教授 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火生态学、可燃物管理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林业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森林气象 1. 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
2. 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研究
3. 基于校园绿地小气候时空分布特征的微环境优化研究
3组 首席导师/段文标/教授 段文标,理学博士,教授,博导。国家和省级多种项目评审专家;Forest Ecology & Management、Catena、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主流刊物审稿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4和5届编委;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森林微气候、城市生态、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2009-2010年,维也纳自然资源和生命科学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各一部。2006年获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成员1/项目秘书/韩冬荟/讲师 本、硕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博士、博后的专业为东北林业大学的森林培育和生物学,目前主要从事城市林业和应用气象领域研究。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其中SCI Q1论文被引率112次,出版专著2部。曾获第五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论文二等奖、第八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东北林业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示范案例、教学质量一等奖等。
成员2/汪永英/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研究方向为森林气象学和水土保持;一直专注气象学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与课程创新;主持与参加多项教学和科研课题项目,两门课程获得校级一流课程认定,两门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得东北林业大学第二十届“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称号,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二等奖、教学改革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森林生长与经营规划团队 1. 典型森林类型质量精准提升技术
2. 基于TLS的东北临朐主要针叶树种干形的研究
3.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树种分类研究
3组 首席导师/刘兆刚/教授 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经理、森林经营规划、林分生长与可视化模拟。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专著1部,参编著作4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讲森林经理学本科课程、森林可持续经营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森林经理导论博士生课程
成员1/王维芳/教授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主要从事森林经理及3S技术应用研究;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任务、国林业局规划设计院课题、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任务等;参加国家“九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等。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1篇;出版教材1部,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3项、编写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五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明专利一项;曾获黑龙江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东北林业大学“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获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
成员2/姜立春/教授 2004年和2005年分别获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林学硕士和统计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获森林资源科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林分和生长收获模型,森林可持续经营,近代统计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成员3/贾炜玮/教授 中国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专家组成员;2006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博士学位。从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主持各类科研项目42项;发表论文136篇,参编教材专著7部;撰写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主讲“测树学”和“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等课程
成员4/金星姬/正高级实验师 现任林学院森林资源管理系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森林经营优化及决策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3项,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6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作为第一完成人制定地方标准1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本科论文1项;主讲《森林经理学》和《测树学实验》2门课程。
成员5/董利虎/教授 现任林学院副院长。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国家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任《林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编委。主讲《测树学》《现代森林计测学导论》等课程。研究方向涵盖森林生长模型、碳储量估算及资源调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部级课题 5 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SCI 40 篇),出版专著 3 部,制定地方标准 4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
成员6 /董灵波/副教授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大小兴安岭典型次生林全周期多功能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出版著作4部,发布实施地方标准3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编制林场级《森林经营方案》4处,协助指导全国/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10余处;先后为省林草局、龙江森工、吉林森工等单位开展业务培育10余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
成员7/郝元朔/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森林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讲《GIS 开发》课程,主要从事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激光雷达森林生态应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Top期刊论文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85。
成员8/项目秘书/赵颖慧/教授 主要从事数字林业、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等课题10项,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出版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梁希林业学技术二等奖1项,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
森林土壤学 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
2.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黑碳储量研究
2组 首席导师/崔晓阳/教授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林草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当代教师风采”宣传典型。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土壤与全球变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6项研究任务。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9部。中国土壤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副监事长。
成员1/张韫/教授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土壤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保部重大课题专题、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黑龙江省外业调查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梁希科技奖、全国林农优秀教材奖、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黑龙江省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特等奖和教学改革先锋奖等。
成员2/郭亚芬/教授 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转化与有效性,林木营养与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等项目10余项。曾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专著和教材6部。主讲《植物营养学》等课程。
成员3/全先奎/副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碳汇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树木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二等奖2次、教学改革优秀奖1次,校级星级安全实验室1次,校优秀共产党员2次。主讲《生物统计学》等课程4门。
成员4/尹艳豹/工程师 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专家指导组专家。从事信息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含森林经理、遥感、GIS、数值分析应用及相关软件研发)方面研究。访学美国StephenF.Austin StateUniversity。主持部级横向课题1项,主持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纵向课题共10项。发表文章18篇。获发明专利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成员5/项目秘书/张韫/教授
森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1. 植物源微胶囊制剂研发;
2. 森林病虫分子靶标挖掘;
3.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
3组 首席导师/张国财/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森林保护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昆虫学会理事长。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2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获国家授权专利109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2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8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7项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网络平台;获黑龙江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成员1/马玲/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生物源农药学、昆虫分子生物学、湿地昆虫生态及湿地评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等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国家林草局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成员2/邹莉/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哈尔滨市三八红旗手;主要从事食药用菌菌种选育、活性成分合成及调控、野生食药用菌驯化与保育及废弃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等研究及技术推广;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9件,主持完成黑龙江省地方标准8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8部;培训菇农近6000人次,培养了一大批食用菌领域土专家。
成员3/邹传山/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Pestic Biochem Physiol》、《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Insect science》、《林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成员4/王金杰/讲师 主要从事木霉菌分离与鉴定和生物防治及其机理研究。主持及参加各类科研项目18项;主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建设“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校级在线课程1门;以主要参与人建设“神奇的蘑菇”慕课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获本科教学质量二等奖2项,教学改革优秀奖2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集体项目校级一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
成员5/项目秘书/孙丽丽/副教授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现任中国林学会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副秘书长和中国林学会青工委委员。主要从事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项。获梁希林业科技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萧刚柔森林昆虫奖1项,获黑龙江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
森林植物资源学 1.植物多样性
2.植物生理生态
3.森林植物资源保育和利用
3组 首席导师/王秀伟/教授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气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黑土保护与利用学会理事;东北林业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生态学和森林植物保育和利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共同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主持修订了《黑龙江省植物志(第九卷)》,获省部级奖励3项,选育国家良种2个。主讲树木学、树木学实验和高级树木生理等专业课程,指导本科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2项。
成员1/穆立蔷/教授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林业教学名师。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林学会监事长。主讲课程:树木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学、植物资源学;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植物生态学等。主持科技部基础调查专项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其中获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10项。目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6项。主编及参编《中国保护植物分类与识别》、《中国小兴安岭植被》、《黑龙江植物志》、《黑龙江植物资源志》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已培养和在读博士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成员2/谷会岩/教授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凉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干扰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科技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林业局行业公益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EI论文3篇,授权专利7项;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励5项。主讲树木学、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保护生态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截至目前指导毕业博士3人,硕士30余人。
成员3/王利松/教授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区系地理、植物系统与演化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基础性专项、科学院重点部署和欧盟-玛丽居里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著50余篇。主讲树木学、植物分类学等专业课程。
成员4/王海英/副教授 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化学以及桑叶、木醋液、精油、纤维素等森林植物资源利用。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总计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3部,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主讲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东北林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植物天然产品等硕士生课程。
成员5/杨成君/副教授 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植物多样性、森林植物资源遗传改良方向的研究。主持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3部,参编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讲授树木学、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植物遗传改良、树木学实习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研究生质量教学二等奖1次。获得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三等奖2次。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40余人。
成员6/王洪峰/高级实验师 农学博士,高级实验师,博士生导师,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委员会专员,IUCN-SSC(物种存续委员会)中国植物专家组专家,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IAPA)专家,国际植物分类学协会(IPTA)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副秘书长,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红色名录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云林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专家。植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专业。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0部。主讲植物分类学、树木学实验等课程。
成员7/项目秘书/张岚/副教授 理学博士,预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QS农林方向排名第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致力于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调控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天然林大样地、大型野外控制实验和野外观测,主要研究:(1)植物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应性的影响和机制;(2)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功能性状的调控作用;(3)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森林资源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 1.红松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
2.红松种子休眠程度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外源因子调控红松体胚发生机制研究
4.培育措施调控森林土壤碳汇能力的机制
5.树木根系氮吸收策略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6.培育措施调节源库关系影响红松木材和坚果产量机理
2-4组 首席导师/张鹏/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为森林培育学科带头人,国家林业草原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林木种子生物学、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森林定向培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获授权专利12项。
成员1/谷加存/教授 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理事、珍贵树种分会委员,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编委。研究方向:(1)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2)树木根系生理生态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荣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梁希青年科技论文奖一等奖和沈国舫森林培育奖励基金各1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ew Phytologist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东北林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质量二等奖各1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奖”1次,黑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次。
成员2/杨立学/教授 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2019年入选黑龙江省“头雁”“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发团队”骨干成员。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着重于混交林的种间关系、人工林定向培育、种苗生理生态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项,中央高校财政资金项目2项(C类、E类),黑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横向课题5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奖项4项。揭示了适宜的综合技术措施是保证林分潜在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得以提升的根本条件;筛选出适宜的胡桃楸-落叶松混交模式,明确了落叶松缓解胡桃楸自毒作用的根际驱动机制。
成员3/卫星/副教授 中国林学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委员;主要从事人工林培育、天然林保护、次生林改造、苗木培育、树木生理生态等方向的研究,具植物生理、植物发育、树木栽培及养分管理、植物解剖结构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专长。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2部,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
成员4/项目秘书/孙海龙/副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树木生理生态、培育措施与森林碳汇、林地营养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任务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黑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和专著各1部。
成员5/杨剑飞/副教授 主要从事(1)林木体胚发生调控机理。(2)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3)林木次生代谢合成调控。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成员6/全先奎/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碳汇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树木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8篇,出版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项。